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书法家 >

书法家

齐白石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齐白石(1864-1957),名璜,字渭清,别号白石山人,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寒,幼年辍学,牧牛读书。早年以雕花木工为生。“廿七年华始有师”直到二十七岁才有机会向文人名流学习书画,正式从艺。

  初期专注师古,下了很大功夫临摹古人的作品。行草书临习李(邕)、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诸家,篆书临习《天发神谶》、《汉祀三公》等碑。他自言“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受吴昌硕的影响也很大,表现于他书、画、印的“金石气”和重拙的美感上。

  四十岁以后,齐白石五出五归,游历名山大川,过长江、泛洞庭、下阳朔、放眼华、嵩、衡、庐诸山,遍览陕、豫、蜀、赣、湘、广、京华之胜,胸襟因之开阔,见识由此广博,为他开创自家面貌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十七岁时,老人在艺术知己陈师曾、徐悲鸿、林凤眠等人的鼓励下,开始了跳出古人窠臼的“衰年变法”。置流俗于度外,自甘寂寞,“我自作我家画”,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现代艺坛别开生面,卓然成为一代巨匠。

  白石老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喜用“天真烂漫”、“纵横歪倒”、“颠倒纵横”等字句,说明他要表现的,不是那种正襟雍容士大夫的味道,而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野趣。他成熟的行草书作品,点画老辣不拘细谨,字势欹侧不求平正,挥运开阖之际,给人以极强的力度感。他的篆书,亦游离于正统之外,专心于鲜为人取法的《天》、《三》诸碑,从这样一些奇趣古拙的作品中,老人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灵感,逐渐形成自己奇、古、劲健,气势盈满的篆书风格。篆刻,老人日记中有这样的话:“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刻印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绳墨,而人以为无所本。”这段话暗示齐白石实以秦汉印“天趣胜人”的精神为本,唯不重形貌与模式,“而人以为无所本”。白石老人治印,篆法古拙,章法参差,结合他指力非凡的单刀直冲,确乎大气磅礴,别开生面,达到了他所追求的“天趣胜人”的境界。

  这样的风格,曾给白石老人招致了不少非议。毁之者每谓老人的作品失于野怪,缺少书卷气。一方面,这牵涉到审美观点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样的指责未必站得住----齐白石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温文儒雅,充满了书卷气的。比如他八十岁所写《与石庵尺牍》,清雅秀逸,余韵无穷,完全是帖学遗风。大多数的艺术家,对白石老人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李可染就曾言:“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得最好的是齐白石。齐白石的字写得很好,力能扛鼎。”

  总体而言,白石老人的书法篆刻作品,充满了平民意识与朴实健康的审美情调,于粗袍乱服之中,自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