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

搜索

首页 >> 古代音乐及制度、职官、机构 > 古代乐名 >

·nuó)古代以乐舞驱鬼的一种仪式。源于巫文化,在周代的宫廷乐舞中占有一定地位,与舞同属中士一级的乐官掌握。多在冬季腊月举行。《吕氏春秋·季冬纪》:“命有司大。”注:“大,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春秋战国间,摊舞在徐、楚等地民间盛行。《论语·乡党》:“乡人,朝服而立于昨阶。”记载孔子以为古礼而郑重对待的情景。古代用面具表现摊神“方相氏”的形象。(见彩绘插图:曾侯乙墓棺饰)《周礼·夏官》:“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以索室(驱)疫。”汉以后至近世,舞及其音乐仍在江西、广西、湖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在民间舞蹈、歌舞戏中占有一定地位。并有“鬼舞”、“舞鬼”、“玩喜”、“滚神”、“跳”、“舞”等不同称谓,并保存着自古相传的戴面具的传统。因而在题材上采用《封神榜》、《西游记。甚至民间生活故事时,也就使用了多种面具。今存的舞以锣、鼓、镣等打击乐器伴奏。也有用二胡、笛子、大唢呐、小唢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