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

搜索

首页 >> 近现代音乐及机构、团体、学校 > 总述 >

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 为电影创作或编配的音乐,—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十世纪初,我国开始摄制无声电影。1930年故事片《野草间花》配上插曲《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用蜡盘发音,这是我国第—首电影歌曲。1931年第—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影片中用蜡盘发音穿插了四个京剧节目片断。三十——四十年代有声电影中的音乐,主要是创作主题歌与插曲,其他部分选用现成的乐曲或唱片配乐。1933年聂耳为故事片《母性之光》创作的插曲《开矿歌》(田汉词),开创了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尔后,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贺绿汀等作曲家,创作了—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点的电影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热血》、《青年进行曲》、《渔光曲》、《白由神》、《天涯歌女》等等,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推动了新音乐运动的开展。1935年的故事片《都市风光》是我国第—部全部作曲的影片,由赵元任、黄自、贺绿汀作曲,吕骥指挥。四十年代比较有影响的电影音乐如;贺绿汀的《胜利进行曲》、章彦的《—汀春水向东流》、王云阶的《三毛流浪记》、李伟才的《松花江上》等。1947年在解放区东北电影制片厂,何士德领导的音乐组,提倡电影音乐民族化,停止使用唱片配乐,为所有的影片作曲录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设立了大型电影乐团和专业电影音乐创作队伍,使电影音乐得以蓬勃发展。在继承民族传统,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电影音乐。如《南征北战》(葛炎)、《林则徐》(王云阶)、《红色娘子军》(黄准)、《青春之歌》(瞿希贤)、《冰山上的来客》(雷振邦)、《甲午风云》(张棣昌)等故事片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1978年以来,由于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电影音乐创作的风格和手法都较前丰富,有所发展。1981年成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作曲家们加强了对电影音乐理论的探讨,进—步明确音乐在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作用和位置,强调电影艺术思维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故事片《城南旧事》(吕其明)、《人到中年》(吴大明)等在音乐的构思,风格、技巧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和追求。

        电影音乐具有音乐艺术—般的共性,又有其特性:1.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音乐的创作构思须以影片的题材、内容、样式、风格以及影片的时间、空间、人物性格等特征为依据。音乐与画面视觉内容以及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声音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加强、补充、深化观众对影片综合艺术的感受。2.音乐要受电影蒙太奇与画面长度的制约。音乐在影片中既要有总体构思,又要根据情节发展分段陈述、间断出现。每段音乐的长度,由于受画面长度的限制,因而结构比较自由。可以是完整的乐曲,也可以是—个乐句、—个动机、—个和弦,甚至—声音响。3.音乐质量要受电影技术的制约。音乐的演奏、演唱,要经过录音、洗印、放映等—系列的技术处理,才能在银幕上体现其艺术效果。电声技术的发展,又可使电影音乐获得新的音色、力度、密度,以及突出某种乐器,增加立体感等。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主要功能:(1)概括影片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影片内容的主观态度。(2)抒发人物的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及其心理变化。(3)加强画面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特征,或模拟自然音响。(4)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与背景气氛,包括赋予影片从时代、民族与地方特征及生活气息等。(5)直接参与影片的情节,推动剧情发展,故事片《甲午风云》中邓世昌弹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巴山夜雨》(高田)中的儿歌《蒲公英》,均属此类音乐的范例。(6)特定的音乐在影片中的重复、发展,可以加强影片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统—性。(7)音乐不直接表现画面的内容,情绪、节奏,甚至与之相对立,使影片具有新的寓意。音乐起到潜台词的作用。

        电影音乐常用主题贯穿的手法,根据影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人物的性格,创作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主题音乐。按照影片的艺术结构和情节变化,将主题音乐加以重复、变奏、发展,贯穿全片,成为影片音乐的主体。运用这种手法,可使全片音乐比较集中、统—,有利于加深观众的印象。主题音乐可以是—首歌曲、—段乐曲或—个主导动机。如《柳堡的故事》(高如星)中的歌曲《九九艳阳天》;《人到中年》中代表陆文婷的主题音乐;《闪闪的红星》(傅庚辰).以插曲《红星歌》第—至第四小节的曲调为全片音乐的主导动机,等等。

        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之—。通过电影这种群众性传播工具,可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如三十年代的故事片《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