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

搜索

首页 >> 近现代音乐及机构、团体、学校 > 作品 >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大合唱。光未然词,洗星海曲。1938年冬,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次年春,又渡河到延安。他一直酝酿着写黄河的诗,在延安,应星海之约,遂写成大合唱的歌词。星海接歌词后,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3 31 日写成此作。同年4 13 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由抗敌演剧队第三队首次演出,邬析零指挥。演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迅速传遍全国;其中的许多歌曲,在群众中长期广泛传唱。1941年曲作者在苏联又进行了加工整理。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华民族悠久光荣的历史,广阔地展现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塑造出巨人般的形象,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全曲包括序曲(在苏联增写)在内,共九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加以贯串。九个乐章:一、《序曲》(管弦乐);二、《黄河船夫曲》;三、《黄河颂》;四、《黄河之水天上来》;五、《黄水谣》;六、《河边对口曲》;七、《黄河怨》;八、《保卫黄河》;九、《怒吼吧!黄河》。各乐章有相对独立性,在表现内容、音乐形象和演唱形式上相互对比,丰富多采;同时又围绕着共同的主题― 黄河,音乐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统一为一个整体。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作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明快简炼,使这部具有交响性、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群众性的特点,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型作品。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