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

搜索

首页 >> 曲艺音乐 > 现存曲种 >

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  曲艺的—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部分地区。其前身称“五音大鼓”,清代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间兴起于北京的东南郊及河北省安次县农村,因以三弦、扬琴、四胡、鼓、板伴奏,再加上演员的唱腔,合为五音,故名。1920年以后,开始有专业艺人在市镇撂地说唱。1935年左右,曾—度改为只用扬琴伴奏,故又称“单琴大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定名为“北京琴书”。—人站唱,以左手敲梨花片,右手击书鼓,另有扬琴、四胡伴奏。北京琴书音乐,早期与“乐亭调”相近似,唱腔较简朴。1930年后,先后经艺人翟青山(19401951)、吴长宝和关学增等不断加工丰富,使音乐具有新的气质。唱词以七字、十字句为主。基本曲调为四句式,有快、慢两种,均为—板三眼;另有数板、垛板等变化。大都由说入唱。除尾腔落于—定的腔调外,其他都按北京语音灵活处理,使说像是唱,唱又像是说,但都要求在伴奏音乐的节拍中进行,听来通俗易懂,别具—格。传统曲目以《蓝桥会》、《捡棉花》、《杨八姐游春》(见谱例)等为代表。新曲目有《考神婆》、《盘棋》、《传家宝》等。都为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