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

搜索

首页 >> 器乐 > 吹奏乐器 >

· u古代吹奏乐器。《诗经·周颂·有替》:“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周礼·春宫》:“笙师掌教傲竿、笙、埙、衡、跳、邃、管”。郑玄注:“管如邃而小,并两而吹之”。《尔雅·释乐》:“大管谓之”。郭璞注:“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说文解字》:“篪如跳,六孔”。《宋书·乐志》:“月令》:‘均琴、瑟、篪、箫’。蔡琶章句日:‘篪者,形长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此种管久已失传,其形制,文献记载各说不同,已无从查考。v吹奏乐器。其前身为隋、唐以来盛行的 筚篥(又名头管或笳管),早在北魏时开凿的云岗石窟第二期雕塑中已有大量吹管的形象。近代的管,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木制,上开八个按音孔(前七后—),管口插—苇制哨子,哨子有大有小,吹奏时常用更换大、小哨子的方法调节音高。管有大、中、小三种,大的长约33 厘米,中的长约24 . 5 厘米,小的长约18 厘米。大管比小管约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中常处于领奏地位。近年管的制造及演奏技术都有较大的发展。经过改革的管,音域扩展为两个八度又六个音,加键管能演奏十二个半音。乐队中经常使用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键管。中音D 调管的音域为 #f1—d3;低音D 调管的音域为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