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

搜索

首页 >> 器乐 > 吹奏乐器 >

· 吹奏乐器。《世本》:“随作笙”《礼记·明堂位》:“女蜗氏之笙簧。”甲骨文中有“和字,即是小笙,说明其起源之久远。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十四根,竹制簧片。笙管分两排插在匏(葫芦)制的笙斗上。它在春秋、战国和秦、汉之际是重要的吹奏乐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数种。唐代笙斗改用木制。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说唱伴奏中。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类型。普遍流行的是十三簧和十四簧笙。现代常用的笙,笙管(又称笙苗)竹制,排成马蹄形,装在铜制圆形笙斗上,左面密排,右留缺口,可容右手食指擂入。簧片铜制。演奏时多吹,奏三或四个音组成的和音。经多年改革试制,已有十七簧笙(见附图),二十一簧笙,带扩音管的二十四簧加键笙,三十六簧加键笙等类型。其中二十四簧加键笙和三十六簧加键笙,不但可以用传统的和音方法吹奏,还可奏出六个音以内组成的三和弦或七和弦,音量较大,转调方便。笙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不断丰富,可用于合奏、伴奏和独奏。十七簧笙音域为簧笙音域为 #c1—g2:二十一簧笙音域g—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