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琴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您的位置:首页 >> 如何制作

如何制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琴的形制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01-13    点击次数:

  如果说对于汉代以前古琴之形制,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那么,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图像,至魏晋时期,古琴已有琴徽,并与现今通行之古琴在形制上已基本相同。
  早在西汉枚乘所写的《七发》一文中,曾提到用龙门之桐制琴,用野蚕之丝制弦,并以“九寡之珥为 ?”。从上下文意看,用珥做的 ?,本是箭靶的中心,这里相当于徽。但有些学者对此并不认同。
  文献中明确提到徽的是嵇康(223—262 )《琴赋》中“徽以钟山之玉”,但文中没有提到具体的徽数。有徽之琴的最早图像材料,见于考古发现的南京西善桥南朝齐、梁陵墓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中嵇康和荣启期所弹之琴,琴面外侧均列有十多个明显的琴徽。但是,此画像可能出自六朝工匠之手,故在画面上,出现了琴放颠倒、琴徽画反,且把弹琴的人画成左手弹弦而右手按弦的状态。尽管如此,它提供了传世品中见不到的魏晋六朝时期古琴的两种样式,给研究和论证魏晋六朝的古琴创造了条件。鉴琴家郑珉中曾指出:“通过四川出土的东汉弹琴俑所弹的琴及这件画像上的古琴图像,就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古琴的式样虽然有所变化,但在形体结构上直至明清仍是相沿不变的。那么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轪侯墓中的琴,虽然也名之为琴,似乎与竹林之像的琴并不是同一之器。因为西汉至六朝相距不过六百余年,而东西汉则时代相连,其间的器物形制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比如画像中的耳杯与轪侯墓所出的形制基本相同,六朝的只是在翘度和深度上略有变化而已。所以画像上的古琴,不应该是由轪侯墓所出的琴发展而来的。因此这件画像,无论是从画史、美术史,还是从乐器史、琴史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
  东晋画家顾恺之(约346—407)所绘之《斫琴图》(宋人摹本),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制琴的场景。从画面上看,似有两种古琴,它们都是全箱式,虽琴身出现了额、颈、肩等区分,但图中两种古琴造型仍与汉弹琴俑大体一致。这一样式的琴体还见于河南邓县北朝彩绘画像砖墓出土的《商山四皓图》。陕西三原唐初李寿墓线刻壁画伎乐图中,有抱琴、弹琴图像各一,琴式则与《斫琴图》中琴基本相同。

32100302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