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典 >

茶典

“茶圣”陆羽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陵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茶经》闻名于世。

陆羽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新唐书·陆羽传》谈到他的出生,“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他一生的经历大约是这样的:陆羽糼年时期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和尚抚养,在为寺院作一些杂役、为智积和尚煮茶外,开始读书识字。九岁那年,智积和尚让他抄念佛经,他不从,便用繁重的苦役来折磨他,要他“扫寺地,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寸路蹄”。有时还把他拘禁在寺中,派人监督,而且受到鞭打。陆羽性格桀傲不训,在这种惨遭虐待的环境中不肯屈服,故在12岁那年趁人不备逃离了寺院,加入了戏班子,作了优伶。据《陆羽传》载,陆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天性率直,守信用,性格孤僻也不拘礼节。他在戏班子演丑角很成功,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又过了两三年,约在746年,州郡的官员在水滨聚会饮酒,戏班子应邀去助兴。竟陵太守李齐物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赏识,赠他诗集,教他攻习学问,认为他日后必有作为。后来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邹夫子处读书,使陆羽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在邹夫子那里,他认识了被贬为竟陵司马的礼部郎中崔国辅。崔国辅比陆羽足足年长46岁,但这一老一少,一官一民却结为忘年之交。他们交游3年,二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唐天宝三年(754),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一路之上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录。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陆羽随着陕西涌向南方的难民渡过了长江。陆羽南渡长江后,沿着长江对今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

至德二年春(757)陆羽流落到太湖之滨的无锡,结识了无锡尉皇甫。皇甫冉是一个多才多艺、惜才重友、不以衣冠取人的地方官,陆羽与他一见如故,成为挚友。其后陆羽来到吴兴,结识了唐代有名的诗僧皎然,并同居于妙喜寺约3年。这时候陆羽才24岁。皎然是南朝大诗谢灵运的十世孙,出身世族,自糼出家,精于佛法诗文,名声极大。而陆羽身为弃儿,早年为童僧,但志在翰墨茶泉,为人正直,经过若修,学识渊博。陆羽与皎然心灵相通,相见恨晚,成为莫逆之交。从至德二年结谊到他们相继辞世,在40余年风风雨雨的岁月中,他们友谊笃深。

上元元年(760)陆羽结庐于茹溪,开始了他“闭门著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陆羽学自传》)以及“细写《茶经》煮香茗,为留清香驻人间”的隐居生活。他在隐居期间,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访泉问茶,广泛搜集资料,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寻求知音,共研茶道。在结庐茹溪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秋,陆羽撰写了《陆文学自传》。在其后的日子里,由于陆羽的诚信人品以及对佛学、诗词、书法的造诣,特别是渊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为他在湖州士官僧俗各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特别是永泰元年(765),陆羽的《茶经》初稿完成后,社会名流们相传抄,广受好评,使得陆羽的声誉日隆。

大历七年(772),唐代大书法家、大政治家、大诗人顔真卿到湖州任刺史。当时已有一定声望的陆羽和皎然]皇甫曾、皇甫冉、张志和等一大批湖州的高僧名士都会聚到了顔真卿的周围,一时间湖州 文坛热闹非凡,湖州的茶事空前活跃。陆羽的品学才识深得顔真卿的赏识。大历八年到九年,陆羽成为顔真卿的幕僚,并参与了大型韵书《韵海镜源》的修编勘校工作。在顔真卿身边工作期间,陆羽深感荣耀的是,于唐代大历八年(733)十月二十一日由陆羽亲自设计并组织施工的一座茶亭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庆典。因为该亭落成于“癸丑年癸卯月亥日”所以称为“三癸亭”,又因为该亭由陆羽设计,由顔真卿题书匾额,由皎然写诗记事,所以后人又称之为“三绝亭”。“三绝亭”是中国茶文化史上早期最负盛名的品茗场所之一,后来成为湖州文人雅士相聚品茗、赋诗抒怀的胜境。

陆羽在湖州期间与的红顔知已,唐代诗坛女杰,女道士李冶(字季兰)过往甚密。为此,吸取了不少道家文化的精华,这对于他写出学贯三教、博大精深的《茶经》很有帮助。

陆羽划时代的科学巨灵著《茶经》写作过程前后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约在建中元年(780)左右才全部修订完成。陆羽以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陆羽都婉辞圣命。《全唐诗》收录的他的一首《六羡歌》充分表达了他不图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惟爱茶道的品质与志趣:“ 不羡黄金屋,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在成名后的晚年,依然是四处品泉问茶,先后到过绍兴、余杭、苏州、无锡、宜兴、丹阳、南京、上饶、抚州等地,最终又返回湖州。贞元末年(804),陆羽走完了他皓首穷茶之路,悄然逝去。陆羽的生前好友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埋葬在妙喜寺附近苕溪之滨,埋葬在他“缁素忘年之交”的好朋友皎然和尚的墓塔之侧。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