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史 >

茶史

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传播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特别在陆羽《茶经》问世以前,除了“荼”以外,还有许多雅号别称,如槚、蔎、茗、荈等。

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木》载:“槚,苦荼。”(晋)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晋王微《杂诗》有句:“待君竟不归,收领令就槚。”诗人等候友人不至,只好收拾起待客物品,饮槚自慰了,诗人所饮的“槚”和前面《尔雅》所载的“槚”,显然都是茶。

西晋杜育作《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赋中说的生于高山的奇产“荈草”,即是茶。

唐杜甫《进艇》诗中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翌无谢玉为缸”之句,这“茗”亦是茶。

《三国志·吴》“韦曜传”:“或密赐茶荈以当酒。”唐皮日休《茶坞》诗云:“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这密赐的“荈”和宁记亩栽的“葭”,同是指茶。

还有司马相如《凡将篇》中提到了“荈诧”;扬雄《方言》所说的“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黄奭辑《神农本草经》云:“苦荼,味苦寒,主五脏邪气……一名荼草,一名选,生川谷。”这“诧”、“ 蔎”和“选”都是茶。

除了荼、茗、荈、槚、诧、蔎、葭、选之外,茶的别称还有槁、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姹、葭荼、苦荼、酪奴等称呼。茶的别称,在唐以后多数已不用,也有延续用的,如“茗”,用得还比较多,今人常称饮茶为“茗饮”或“品茗”。

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候”。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候,美其功也”。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一名“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亦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有关专家认为,地球上北纬45°以南,南纬30°以北区域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种植的茶,全部源于滇、贵、川。俄语、英语、德语、日语、法语这几种语言中茶的发音,都是我国“茶叶”一词的音译。虽然它们是福建巴蜀茶叶音律的变态,但茶叶的原意是不容置疑的。

“茶”字的音、形、义是中国最早确立的。茶叶由中国输往世界各地,1610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1638年输往英国,1664年输往俄国,1674年输往美国纽约,因此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均源于中国“茶”字的音,如英语“TEN,德语“TEE”,法语“THE”等都是由闽南语茶字(TE)音译过去的,俄语的“yah”和印度语音“CHA”是由我国北方音“茶”音译的,而日语茶字的书写即汉字的“茶”字。可以看出“茶”字最早出现于中国,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都是由中国“茶”字音译过去的,只是因各国语种不同发生变化而已,由此也可以说明,茶的称谓发源于中国。

中国茶树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公元805年,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茶籽在贺滋县种植。公元828 年,中国茶种传到朝鲜(当时的高丽), 1618 年传到俄罗斯,1780 年传入印度,1828 年传到印度尼西亚,以后又传播到斯里兰卡、非洲、南美等地。世界各产茶国在引进中国茶种的同时,也引进了茶叶加工技术及品饮方式。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