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道 >

茶道

宋代书法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 ,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宋代法帖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希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宋太宗即位后,才开始书画作品的收藏,购置古先帝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整理编刻了一部法帖,赐给大臣。这部法帖,因为是在淳化年间所刻,所以称为《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第二、三、四卷为五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古代各家的法帖,第六、七、八、九十卷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占了一半,所以宋初的书法风格受到"二王"的影响。但是,作为临摹而刻制的法帖,毕竟不能与名家书法作品原作相比;而且,王著编刻《淳化阁帖》时,所依据的书法作品也有一些并非原作,而是赝品。

        直到宋四家时(仁宗庆历到神宗熙宁、元丰年间),他们力主由唐溯晋,屏除帖学,宋代书法才为之一振。

        米芾在《书史》中分析说:"李宗谔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取用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多了。所有这些,都限制和影响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宋代的金石学 宋代金石学已经相当兴盛,,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陈思的《宝刻丛录》、洪适的《隶释》、《隶续》 都是宋代有代表性的金石著作。金石学的兴盛反映了宋人对古代铭刻的兴趣,这对书法和篆刻艺术有一定的影响。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