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道 >

茶道

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茶道之“道”,有多种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二指事物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四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茶道强调环境、气氛和情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茶道在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中体现个人修养。因此,他是有关修身作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茶道是中国特定时代产生的综合性文化,带着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迫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濡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滋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茗倡导清和、俭约、廉沽、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三)中国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神农尝茶”的传说,虽然是有关茶的传说中的一种,但历代都是作为茶的源头载人史册的。神农相传为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农业始祖、中华药祖。史书还将他列为三皇之一,也有说“即炎帝”。至今,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正是奉神农为民族始祖的传统信仰的遗韵。

据说,神农当年是在鄂西神农架中尝百草的。神农架是一片古老的山林,充满着神奇的气息,远古时代多种原始文化曾在这里交汇融合,在这一片物产富饶、人文深蕴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原始宗教茶图腾的文化遗迹。其中最突出的如德昂族,这个以茶叶为祖先的古老民族,原称“崩龙”,他们在古歌中唱道:“茶叶是崩龙的命脉,有崩龙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流到现在,崩龙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

“图腾”一词为北美印第安阿尔昆琴部落的古老语言“totem”的中文翻译,意即“他的族类”。由英国人类学家J.朗格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印第安旅行记》一书中首先介绍而为世界所知。1903年,严复将之译为“图腾”,并介绍到中国。此词虽为北美印第安语,但由于“图腾现象”是原始时代世界的普遍现象,故已成为学术界指认这类现象的通用术语。一般来说,图腾现象可分以下几类:一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当作祖先,自己族群则为其后代;二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视作亲属,自己族群亦为同类;三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当作保护神;四是将某种动植物或无生命物视作创世神。

其实,以茶为图腾祖先的民族并非仅古崩龙人,许多古老民族都曾信奉过茶图腾,可说是古老民族的共同信仰。因此有关茶图腾崇拜的踪迹,还可在各古老民族遗存文化中寻觅到。例如世居于大巴山并分布在川鄂湘地区的土家族人,他们最崇拜的氏族首领“八部大王”,就是以茶为图腾祖先。据土家族的祭祖仪式上所唱的《梯玛神歌》中说,“八部大王”的母亲是土家人最敬奉的原始女生育神,土语呼为“苡禾娘娘”。她在姑娘时,上山采茶,口渴了,便嚼了把茶叶,不料回到家中就怀孕了。怀胎三年六个月,一次生下了八个弟兄。孩子太多,无法抚养,苡禾娘只得把八弟兄丢到深山里,让他们听天山命去。谁知八弟兄见风就长,且有一只母白虎每日来喂奶,就这样八弟兄长大成人,力大无穷,本领高强。他们又回家去孝养母亲,曾将天上的雷公捉来,蒸熟盐腌给母亲治心痛病。后来,他们在土王破冲嘎那里为将,作战有功,封地于龙山永顺交界地区,号称“八部大王”。死后,谥封为“八部大神”,一直受族人立庙祭祀。这就是说,土家族的氏族始祖是“茶叶之子”,而其母就是“茶母”,也即“茶图腾祖先”了。

由于最早的“茶”是初民们赖以存活维系生命的充饥食物,又不懂生育奥秘,因而充满着原始思维的图腾意识和感恩之腾的初民们便产生了将“茶”视作是“给予生命的母亲”,从而形成茶图腾崇拜。其后代也因而将“茶”视为“祖先”,形成为祟拜“茶”的原始宗教。

远古的茶图腾信仰至今仍遗存在众多有关茶的神话和茶祭仪式(如“生、冠、婚、丧”的礼仪)之中。

在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这样的风俗:当有婴儿出生时,第一个来看望产妇的外人,俗称“踩生人,进屋后,主人必须用双手端上一碗米花糖茶敬客,“踩生人”也须用双手接过茶喝下,民间认为这样能辟邪祈福。这种原始风俗意味着人一出生就得到茶图腾祖神的保护。在新生儿诞生第三日,俗称“三朝”,国内许多地区的习俗都要举办“吃原始煮茶”仪式,称之为“三朝茶礼”。这是原始茶部落合族庆贺部落新生命到来的庆典遗韵。又如,丧事茶礼有陕西出殡前夕所举行的“三献礼”仪式:初献礼,进茶、进膳、进饼,读祝文,孝子伏地大哭等;稍事休息后行亚献礼,仪式同前,毕,奏曲唱戏;最后行终献礼,仪式同前。在这里,三献之首礼均为茶,充分体现了以茶为最高礼遇的茶图腾意识。

远古的茶图腾崇拜,由于它是一种原始宗教,所以在人们表现出虔诚的狂热状态和执著追求生命“正道”的同时,必然还伴有某种深入持久而厚重的信仰、法度与礼仪,这些成为茶道的源泉。有着茶图腾的烙印及民族品格折射的茶道,是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渐渐改变,慢慢形成的。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