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具 >

茶具

壶具铭文欣赏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紫砂壶铭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是以极简练的字句,刻于壶上,融书法、篆刻和文学于一体,蕴藏着无数哲理,足可令人猛省,又平添几分清趣。

制壶刻铭,据史料记载发端于我国元代。蔡司霑《寄园丛话》云:“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镌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即孙道明,号清隐。在元代生话七十一年,隐居不出,人称高士,言其所居“且吃茶处”。他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当是文人撰写壶铭于壶上的第一人。

壶铭历代有壶外铭、壶底铭、壶身铭三种。

壶外铭不书于壶上,均散见于文人笔记、绘花题诗中。壶底铭、壶身铭则是书于壶上的铭文,在壶的泥质未干之前用钢刀或竹刀所刻。讲究书法词藻,更贴切壶形体,与壶匹配,蕴涵深刻的哲理,又富于情趣。

清代著名壶家陈鸣远的南瓜壶,其壶身是一只相当写实的矮圆南瓜,项小底大,甚为敦实,壶盖正好是一只瓜蒂。壶身一侧的壶嘴上贴附着几片瓜叶,使得这实用的部件与瓜的主题过渡自然。另一侧的壶把做成一根瓜藤,围成半环状,藤上显出丝丝筋脉。从壶面所刻铭文“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看,制作此壶并非仅仅为仿造南瓜,其中更有深意。“东陵式即为“东陵瓜”。汉人召平,木为秦始皇时的东陵侯,其人品格甚高,安贫乐道,秦亡后,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甜美。陈鸣远此壶系仿东陵瓜,有慕东陵侯召平其人品之意,所题壶铭更见制者心迹。陈鸣远的文化造诣很深,他的书法有晋唐风格。

陈鸣远的松竹梅树桩壶,造型别致。壶身形似一棵竹桩,竹竿勾曲成把手,壶嘴形似梅花枝十,有数朵梅花绽开在壶身。壶盖形如竹节,其上盘踞着两只小松鼠。壶底铭为:“清风撩坚骨,遥途识冰心。鸣远。”此壶底铭表达了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

文化人在壶身上寄情、记事、寓意、自警,以书画为手段,自由度较大,但文字要求典雅隽永,耐人寻味。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为人疏宕洒脱。他在一白泥粗砂壶的壶身刻铭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板桥性喜诙谐,壶铭亦嘲诙讽世,风趣独绝。此壶大錾短流,制度古雅。壶铭与壶匹配,发人深思。

杨彭年的竹段壶是一把壶身、壶流、壶把、壶钮均仿竹段的自然形壶。壶身有朱石梅的铭文:“采春绿,响疏玉。把盏何人?天寒袖薄。石梅作。”“春绿”拟茶,“疏玉”喻泉,“天寒袖薄”指佳人,意为美人为我煮泉烹茶。典出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书法流畅,落刀遒劲,颇富金石味。壶底有“石梅摹古”印一方,壶盖上有‘彭年”小印。此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清代制壶高手黄玉麟的孤菱壶因有书法篆刻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壶铭而更见其高雅情趣。壶身一面刻的是:“咏《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庄子·秋水》有语: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真是壶中天地宽,一壶在手,吟诵《秋水》,却似神邀于青山白云间。

数百年来,紫砂壶的壶铭增添了壶具的意境美。如“一榻茶烟结翠,半窗花雨油香”、“叶硬经霜绿,花肥映日红”、“诗人临白雪,才子步青云”、‘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翠雨萧萧,人过茶寮”、“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水许亦自洼,昨来龙井边。”、“采茶深人鹿麋群,自剪荷衣渍绿云。寄我峰头三十六,消烦多谢武陵君。”、“一杯清茗,可沁诗脾”、“古山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 “汲日泉,渝芳茗,孔颜之乐在瓢饮”等,壶铭为无不显现出紫砂艺术的清雅,而文人们又通过紫砂壶把文学书画带进了千家万户。“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确如此。

枇杷壶是画家唐云和许四海合作的名壶之一。壶身圆如枇杷,壶盖、壶把亦圆似枇杷,大圆叠小圆,憨态可掬,令人亲切。壶上画的是一串圆果两片叶,简沽洒脱。一旁题曰:

“客来茶未熟,先请吃枇杷。”观壶如品画读诗,幽默风趣,令人感到可亲可近。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