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具 >

茶具

紫砂壶鉴赏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宜兴紫砂茶具是指用宜兴紫泥烧制的饮茶用具。紫泥色泽紫红,质地细腻,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成型后放1150℃高温下烧制。产品有茶杯、茶壶、茶托等。紫砂茶具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为宜兴特有产品。按其外形分类可分筋纹(又称筋瓤)、几何(又称素货)和自然(又称花货)三类。

筋纹类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类犹如植物叶中之叶筋纹,以线条装饰。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处理大致有3种:第一种造花型;第二种是菊花或瓜果式纹样制作的壶;第三种是第二种的变态,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线条状。

几何类即以几何之形造类,俗称光货。光货是指整个造型中不同形体部位,要求每个过程都要做到有骨有肉,骨肉均匀,都要有自己的特质,如传统的掇球壶、竹鼓壶、汉君壶、合盘壶、四方壶、提壁壶、洋桶壶等等。

自然类的茶具比较直接模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如以梅桩、南瓜、花果、飞禽走兽作壶的造型,行话称为“花货”。在这类作品中模拟客观形象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梅段壶;另一种是几何形类,在壶身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的手法以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一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如常青壶、报春壶、梅型壶、竹节壶,等等。

宜兴紫砂茶具工艺技术是在东汉烧制陶器的“圈泥”法和制锡手工业的‘镶身”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宜兴市鼎蜀镇羊角山古龙窑遗址发掘的紫陶残片表明,紫砂茶具初兴于北宋,胎质较粗,造型多为传统实用器皿,体型大,制作不及后代精细,其中壶类多用作煮水或煮茶用。明清时期为紫砂茶具制作的兴旺期。明永乐帝曾下旨造大批僧帽壶,推动了紫砂茶具的发展。宜兴紫砂壶名家始于明代供春,其后的四大家,即董翰、赵梁、袁锚、时朋均为制壶高手,作品罕见。同代李茂林用“匣裤”法,即将壶坯放人匣钵再行烧制,不染灰泪,烧出的壶表面洁净,无油泪釉斑,色泽均匀一致,至今沿用。清代名匠辈出,陈鸣远、杨彭年等形成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工艺渐趋精细。康熙时曾在紫砂器上试烧珐琅彩,雍正以后有紫砂船的粉彩器及描金器。近代、现代有顾景舟、蒋蓉等承前启后,使紫砂壶的制作又有新发展。紫砂茶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和珍贵的收藏品。

紫砂壶历来分为四个档次:日用品壶(即大路货)、工艺品壶(即细货)、特艺品(即名人名家的作品)、艺术品(富有艺术生命的作品)。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于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能标准。

“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技法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优越性能。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确实与其他泥不同,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原料不同,带来的功能效用及给人的感官感受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一件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紫砂泥的优劣。

“形”:紫砂壶之型,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丰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样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紫砂壶的造型全凭感觉,制壶的讲等样、等势,按造型学讲就是均衡,也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工”: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紫砂壶的造型技法和国画之工笔技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要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都必须交待清楚。按照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特殊要求,壶嘴与扳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

“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优劣,壶的制作者、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紫砂壶面上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内涵和印款。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欣赏一把紫砂壶除了看工艺、泥色、造型、制作工艺功夫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等方面。所以一把紫砂壶工艺欣赏能带给人有们更多更美的享受。

“功”:是指功能美。紫砂壶手工艺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得严紧,出水要流畅。

按目前大多饮茶者的习惯而言,一般容量最好在20030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在4杯左右。手摸手只需一手之劳。故称为一手壶。紫砂壶手工艺高低,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易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壶口溢出,壶嘴出水也很关键,凡此种种都属于功能美手工艺标准。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