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疗 >

茶疗

茶疗简史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最早的国家。有关茶叶的发现,历代学者都功推神农。据《神农本草经》一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个“荼”字即当时人们对“茶”的称谓。

自从神农发现和开始利用茶叶之后,到春秋战国期间,种茶业尚不普及,仅局限在西南一带,直至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促进了西南和中原等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种茶业才逐步传播开来。到西汉时期,已传播到了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到公元5 世纪,传播到了我国北方,公元67世纪又传播到了西北、西藏一带。随着种茶业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对茶进行研究,并著书立说,唐朝学者陆羽写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对我国种茶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此后,随着《茶序》、《茶论》、《茶录》、《茶谱》等有关茶专著的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茶文化。宋元年间,我国饮茶之风盛行。明清时期,喝茶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茶的保健功用自神农发现解毒作用之后,历代医家对其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医家李绩在他所著的《新修本草》中论茶叶时说:“茶,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良姜。”医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云:“茶叶,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又云:“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宋代医家陈承在其所著的《本草别说》中曰:“茶,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唐宋时期,有关茶的保健治病方剂发展较决,《千金要方》、《食疗本草》、《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等医书都对当时的茶药方作了介绍,尤其是后两本书还列有“药茶”的专篇,可见当时用茶来进行保健和治病已较为常见了。

元代医家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云:“茶,清头目,兼治中风昏(愦),多睡不醒。”

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医家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云:“茶,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涤,炙博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衄血、血痢、火伤目疾等症,服之皆有效,但热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至于空心饮茶,即入肾消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论述: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不渴者勿饮。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色红者已经蒸盫,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乾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辄愈。”

元明清年间,保健茶药新方大量涌现,各类医书、药书、茶书中都有为数不少的记载。如元代养生学家邹铉所著的《寿老养生新书》收载了一些防治老年病的保健茶药方;又如明清时代的《普济方》、《遵生八笺》、《茶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等书籍中所记载的茶方表明,当时这些茶方已不只用于防治疾病,而且还用于养生、益寿、保健,尤其是清代宫廷中使用的保健茶方,更是王公贵族所追求的时尚。现代茶药的医疗保健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和更多医药学家和茶学家的关注。

当然,药茶和其他药物一样,它不是万能的,但在治疗小病、慢性病、养生保健、强身健美、预防疾病方面,有它的优势,如果在治疗重病、危急症时,药茶只可作为辅助治疗。否则,将会延误病机。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