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旅游 >

茶旅游

镇江中冷泉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天下第一泉”位于镇江金山西约500米之遥的一泉公园的塔影湖畔,又名中冷泉、南冷泉。泉水四周筑池,正方形,边长约10米,岸上四周有石栏,池南壁石上嵌有块宽2.15米,高0.63米的白石,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字。

清代中叶以前,中冷泉原来与金山同在江中。近百年来,由于长江边滩上涨,泥沙淤积,金山和中冷泉也就和陆地相连。中冷泉上岸后不久,曾一度迷失。后于清同治八年(1869)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

泉水在江中时,江水从西流来,受到石簲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成为南冷、中冷、北冷(冷是水曲之意),而泉水的位置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中,故名曰“中冷泉”。它因处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名“南冷泉”。此泉唐代时已天下闻名,唐代陆羽品评“中冷泉”水为天下第七,以后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把中冷泉列为第一,其后依次为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石井水、丹阳观音寺井水、扬州蜀冈中峰泉水、松江水和淮水。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光绪十九年(1893)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书写了“天下第一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即现存在池南石壁上的五个字。

池南有一座八角亭,名曰“鉴亭”,是取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

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下为茶楼,下层前壁左侧,有一方书有“中冷泉”三字的石刻,为常镇通海兵备道沈秉成撰“中冷泉记”和同治十年陈兆熊所书“中冷泉辨”两块石碑。

池东有1992年夏建落成的芙蓉楼一座。现在这中冷泉、鉴亭、茶楼、芙蓉楼相得益彰,加之园内柳荷相映,园西宾馆雄踞,园东湖水荡漾,形成了一处融古代和现代建筑为一体,集楼阁和泉水为一身的幽静清雅的秀丽场所。

中冷泉水曾因出自大江中,水温终年较低,且含有多种矿物质,故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用此泉煮茶,清香甘洌。于是,自古以来,中冷泉水就被历代茶人赞叹为“扬子江中水”,与“蒙顶山上茶”齐名天下。

古时要汲取中冷泉的泉水不但要担一定的风险,而且还要在一定的时间、用一定的特殊器具和一定的操作方法才能取到。据说冬令水枯季节是子午二辰最宜,用一定长度的绳子,系上铜瓶或铜葫芦,挂到汲竿上,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伸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泉水,如果稍不得法,就失去中冷泉的真味了。故宋代诗人陆游曾有“铜瓶愁汲中冷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

至于是否汲到泉水,据说可以把铜钱或硬币放入盛满泉水的杯里,水如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外溢,这才是真品,故相传有“盈杯不溢”的说法。其实,这是因为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裂隙、孔洞流动,滤尽了泥沙,并溶入多种矿物质,使其表面张力增大,故而才能色味清澈、甘甜、盈杯不溢。

历代名士对天下第一泉十分向往,留下名诗佳作甚多。南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于1276年与元军谈判时被扣押,在镇江脱险。他曾在中冷泉品茶,并写下了一首豪情奔放的诗篇,名为《饮中冷泉》:“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