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旅游 >

茶旅游

天门寻访文学泉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文学泉俗称三眼井,位于湖北天门市北门外、西塔寺内。天门市,在唐时称复州竟陵县,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故乡。陆羽本为“弃婴”,为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所收养。

陆羽的身世坎坷凄凉,极富传奇色彩。据《天门县志》、《上饶县志》以及陆羽《自传》记载,陆羽大约出生于唐玄宗时的开元二十一年(733),不足一岁时被弃于竟陵的一座小石桥下。当时竟陵龙新加坡元寺主持智积禅师路过小桥时,听到群雁哀鸣声和婴儿的啼哭声,禅师寻声下桥去看,发现一个婴儿冻得瑟瑟发抖,啼哭不止,一群大雁惟恐婴儿受冻,都张开翅膀为婴儿遮挡寒风,于是禅师抱回婴儿到寺中抚养。后人把这座小石桥称为“古雁桥”。

史载,陆羽在游历江南,调查研究茶事前,一直在此用三眼井水,为智积禅师烧水煮茗,深得赞许。智积圆寂后入塔,龙盖寺也就改名为西塔寺。陆羽长大后,曾被授予“太子文学”之职。人们为纪念陆羽“品泉问茶”的功绩,遂将三眼泉命名为文学泉,又名陆子(陆羽)井。

文学泉,据历史记载,为晋代高僧支遁(即支道林,世称支公,314-366)开凿。五代后梁裴迪(907-933)作《西塔寺陆羽茶泉》诗曰:“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冷水,高风味有余。”在陆羽离开西塔寺一百多年后,诗人来到陆羽故居西塔寺,找到陆羽当年汲水煮茗的三眼井,见到的却是一片荒凉。结尾时,作者感慨万千,茶泉虽然已经“清冷”,但陆羽“高风”依然存在。后西塔寺塌毁,陆子井湮没。直到明嘉靖十七年(1540),“佥宪柯公令人持锥匝地,博求无踪”,遂在西塔寺旧址建陆子茶亭,以怀古之意。

据清代康熙《景(竞)陵县志》载:“嘉靖已未(1559),知县丘宜阅视城址,召民填筑,掘得井于城西北隅二十余步官地内,口径七尺,深近百尺,中有断碑废柱,字刻支公,万真陆井也,岂清冷之迹,出处显晦,固迹有数存耶。”后陆子井再度湮没,直到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久旱无雨,人乌在荷花塘挖池找水时,才找到一块断碑,上刻“文学”两字,并终得泉水,清甘而冽。后经考证,方知是文学泉所在,遂建亭立碑,使胜迹复生。后亭被 毁,解放后重修。如今的文学泉口径近一米,上覆有八方形巨石,并凿有三孔,呈“品”字状。井后为碑亭,为木结构建筑的六角尖顶重檐。亭后有小庙,庙内壁嵌片石,线刻陆羽小像,陆端坐品茶,颇有风采。像旁镌有许多名人诗词,井亭周围环以藕塘,波光潋滟,荷花飘香;塘外岸柳摇曳,村舍掩映,别具秀丽风光。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陆羽的《茶经》世代相传,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球。陆羽对中国及世界茶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人们永远怀念他。

天门文学泉,及附近的陆公祠、古雁桥等,现今已成为历代茶人寻源究根的游览胜地。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