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114|实用的乐器网址导航

音乐家快速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音乐家

按照乐器分类查找演奏家

民族乐器: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民族乐器:
全部 古琴 芦笙 马头琴 京胡 唢呐 葫芦丝 巴乌 竖琴 吐良 口琴 管子 其他民族乐器 伽倻琴 板胡 古筝 琵琶 二胡 扬琴 笛子 柳琴 独弦琴 月琴 箜篌 三弦
西洋乐器:
全部 钢琴 单簧管 管风琴 短号 小号 大号 双簧管 中提琴 贝斯 大提琴 手风琴 萨克斯 吉他 小提琴 长笛

何士德





何士德


      何士德是中国当代一流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也是新中国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何士德的代表作《新四军军歌》(作曲),为表现人民军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载入了中国音乐史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的歌曲,就传遍了中国。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故事影片《桥》的音乐是他创作的。1950年他到苏联为中苏两国联合拍摄的电影《解放了的中国》作曲,获得一等奖金和金质奖章,他把奖金全部献给了抗美援朝前线。

      何士德1911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城镇近贤里。姐妹共6人,他排行第四,父亲是基督教会的牧师,何士德从小得到音乐的熏陶,小学就学会了五线谱和熟练演奏小提琴、钢琴。

      何士德的代表作《新四军军歌》(作曲)1931年初,何士德中学毕业,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用音乐“唤起民众”的念头,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他参加了上海的义勇军革命活动,组织街头捐献,支援东北义勇军。他率领“洪钟乐社”,以四川路和八仙桥两个青年会为据点,以革命音乐唤起民众抗日。1937年8月,何士德当选为“上海国民救亡歌咏协会”副主席兼总指挥,上海歌咏界战时服务团团长。10月在南昌参加了新四军,第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受党的委派,他来到了云岭新四军军部工作。在皖南新四军军部举行的周恩来同志报告会上,何士德被点名独唱《歌唱八百壮士》和《马赛曲》。并在这时候,与陈毅同志合作,写下了名震中外的代表作《新四军军歌》。

      1942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当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参加“七大”,并在周总理的提议下指挥全体代表高唱《国际歌》。

      1948年11月他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组建了人民电影的第一支专业电影乐队。1950年,何士德为大型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谱曲,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他把奖金捐给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1979年他同当年新四军的几位老战友一起,筹组了“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他任艺术指导兼指挥。后来这个团发展成为300多人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开展歌咏活动,宣传革命传统,得到部队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国庆3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时中央和部队领导亲临参加,场面异常动人。

      何士德著名的作品还有《繁昌之战》、《父子岭上》、《渡长江》、《新四军万岁》等。何士德虽长期在外工作,但热恋故土。1941年夏天,他秘密回到家乡,传播革命思想,推动阳江的抗日音乐活动。1949年冬天,他第二次回到刚解放的故乡,为故乡的文艺工作者传达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1992年秋天,何士德第三次回乡,目睹家乡旧貌变新颜,诗兴大发,谱写了歌曲《乡情》。1994年,第四次回乡,又谱写了《漠阳江之歌》。

      2000年12月2日,何士德在北京病逝。


© 2010 YueQi114|乐器实用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AllRights Reseved 苏ICP备15059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