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阿米亥返回首页

阿米亥

如果阿米亥不是死得这么恰到好处,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很有可能就不是高行健。   作为以色列当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阿米亥连续几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然而他非常不凑巧地,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前一个多月去世了。     阿米亥1924年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一个虔守律法的犹太人家庭,父亲为百货店店主,父亲的父亲是一个农民,虽然当时的政治环境令人不无担忧,但阿米亥的童年记忆仍旧染上了一缕田园般的色彩。1936年随父母移居以色列。其后的成年世界是在以色列建国、生死存亡和奠定疆土的一系列痉挛般的战争中度过的。作为教师,阿米亥不幸研究的却是战争——“二战”期间曾参加隶属英国军队的“犹太人纵队”,1948年追随“帕马赫”投身以色列独立战争,其后于1956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效力于以色列军队。可以说,阿米亥内心世界的形成,一半受自于父亲的伦理观念,一半受自于残酷的战争。二次大战结束之后,阿米亥入希伯莱大学研究《圣经》文本和希伯莱文学,毕业后长期于中学任教。阿米亥一生共出版十一部希伯莱语诗集、两部长篇小说和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作品先后被译成三十三种语言而流布于世。已面世的英译诗集包括:《敞开关闭 敞开》(2000)、《拳头本来也就是张开的手指》(1989)、《耶胡达.阿米亥诗选》增订版(1996)、《耶胡达.阿米亥:诗意的一生》、《耶路撒冷之歌》(1988)、《伟大的安宁:诘问与回答》(1983)、《爱之歌》(1981)、《时间》(1979)、《阿门》(1977)、《耶路撒冷之歌与我》(1973)、《诗选》(1969)等。一生中大半光阴居于耶路撒冷,直至2000年9月22日去世。   阿米亥系当代希伯莱语诗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贡献在于超越个人的文学成就并将其延伸到对现代以色列诗学的创造性影响之中。与非传统性主题相伴随的,是阿米亥对希伯莱语的革新。阿米亥善于从语言的各个层面汲取营养,无论是古典的希伯莱语文学还是后现代口语风格,他都能与其找到恰当的接口。受当代英语诗歌当中智性与反讽风格的影响,阿米亥在其作品中铸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方言、俚语和结构缜密的散文式短语,从而成为一名保守叙述的大师。作品语言的多功能性与其意象和主题一起,反映了阿米亥的判断:语言,包括诗歌语言,只有从古典文本中汲取酵素,才能真正脱颖而出。阿米亥的诗歌常常在一系列情感世界里漫游,从欢笑到悲伤再到自嘲。阿米亥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个体,虽然是有意识的集体经验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最终仍需通过自己的眼睛来透视这个世界。个体化的透视角度表明了一种对外部世界公正、诚实的态度。   阿米亥最为关爱的是普通人哀乐相随、心中的博物馆和手边的购物袋并行不悖式的存在方式,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诗在以色列获得了空前的流行和极大的风靡,人们不仅在婚庆和葬礼上吟诵,而且还在学校里教授,甚而将其谱成歌曲广为传唱。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文曾说:阿米亥在他状态上佳的时候,他是最棒的。这也或多或少表达了我们的感受。 按作者的说法,如果阿米亥前年没有去世,那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恐怕就是他而非华人高行健。还有一则传闻说,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来是要颁给老舍的,不幸他自杀了,后来的得主便是以色列的阿格农。 这种传闻的真伪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这样的作家无论谁得了奖或者没得奖,他们的作品都是全人类的财富。我正在收集整理一些阿米亥的诗作并将陆续贴出,以纪念他去世两周年。

古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更多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帝王也风骚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词妖

元曲四大家

唐宋八大家

小李杜

初唐四杰

江南四大才子

明代三大才子

近现代诗人更多

外国诗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