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中山大学开办古诗词社 凝聚大批大学生返回首页

中山大学开办古诗词社 凝聚大批大学生

  【广州日报】因为读错了一个字的古音,中山大学大三学生李瑜与刚结束的首届穗港澳诗词大赛冠军失之交臂。和她在同一个诗社的师姐王卫星,则顺利拿下了词组第一。

 

  首届穗港澳大学生诗词大赛颁奖典礼将于明天举行,今年第一次参与主办的中山大学中文系三位博士生导师,终于放下了心中大石——在"糊名"评选的这场大赛中,中大学生捧走了总数18个奖项中的9个,内地的大学生一共囊括了12个。

 

  联手举办古体诗词大赛,香港中文大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向中山大学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中大一直不敢贸然接过来,几年前到访台湾时内地学生在古文修养上表现出来的巨大差距,让人历历在目。

 

  上课学写古诗词、像古人那样兴诗社,闲来吟诗作对,这是在现代高校里早已消失殆尽的画面,但一场大赛让记者发掘到隐匿却虔诚于旧体诗的年轻人,他们认为自己这种与商业社会格格不入的行为是在"传承古典文化精神",并集体鄙视眼下时尚的"复古潮流"。

 

  被他们"点燃"的老师们,思考的则是古体诗词甚而古典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到底有否生机,如何把古代文学和当代建构结合起来。

 

  明天下午,首届穗港澳大学生诗词大赛将在中山大学中文堂会议厅举行颁奖典礼。"比赛结果出来之后,我们狠狠地松了一口气。"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海鸥说,"对这次比赛的结果很满意,词组的第一名是我们中山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18个获奖人中,内地大学生占了12个。"

 

  昔日底气不足 如今信心满怀

 

  张海鸥早在3年前就存在的担忧终于烟消云散。"3年前,香港中文大学提出要和内地高校合办古体诗词大赛,但我们推辞了。"

 

  让中大老师们望而却步的是底气不足。"对自己的实力,真的没有把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几年前的一件事情,让不少中大老师心中一直耿耿于怀。1997年前后,中大的教授带领着学生前往台湾高校交流,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台湾高校的老师提议自家学生题诗一首相赠,并要求内地高校学生也即时唱和一首.毫无心理准备的内地高校师生当场傻眼,结果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作为中文系老师,我们都感到震撼。中国古体诗词的'根'本来是在内地的,但如今似乎在台湾、香港、澳门都生长得比我们蓬勃。"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说,他去澳门开会时,当地的教授签到都用毛笔,"我们中能用毛笔写字的有多少?就算在国外,在日本东京,就有一位非常热爱中国古体诗词的大学校长,每个月都组织一批人聚集起来写中国格律诗词。"

 

  联想到这些,一场暗暗使劲的工程开始了。用中大教授的话来说,是"一个中心、一个网站、一门课程、两个项目"。2003年,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从2005年开始,张海鸥在公共选修课上开设了古诗词习作课,也算是为这次的比赛蓄积力量。"我们还成立了岭南诗词社,习作课的作业可以在中山大学学术研究中心的诗词论坛上贴出来。这个网上论坛'开张'后,一直人声鼎沸,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张海鸥说。

 

  参与者踊跃 评审机制严格

 

  此次大赛的公告是在8月底公布的。大赛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澳门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分为诗赛和词赛两组,穗、港、澳高校2006年9月在校大学生(不含研究生)均可参赛,可参加一组,也可同时参加两组,并可同时在两组中获奖。既是比赛,大赛将评出诗词冠、亚、季军各一名,另有优胜奖6名,合共18名。

 

  从10月1日凌晨到10月31日,网上投稿非常踊跃。赛委会告诉记者,一共收到了1200多件作品。

 

  没拿"双冠" 中大有些惋惜

 

  "本来这次比赛诗词组的冠军都是中山大学的学生,公示的时候,评审专家发现了一个小瑕疵,中大丢掉了一个冠军。"对此,张海鸥感觉非常遗憾。据悉,这名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李瑜的作品《咏史》,本来是评委一致推举为冠军的作品。

 

  但是谁也没想到,在公示时,竟然被心细的一名香港教授发现了瑕疵。这首诗诗意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下教育制度的不满。但是,香港来的评委却对诗中倒数三句的"唯唯"两字的用法提出了异议。按格律,这两处要填的是平声字,而在古音中,"唯唯"连读,当读第三声,也就是仄声,李瑜一时大意没查书,按照"唯"字的普通话的二声读,被认为失了诗律,因此被取消了评奖资格。本来排在第二名的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学生黄令时拿到了冠军。

 

  最终获得词组冠军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王卫星是一个动手学写诗作词不到一年的大学生,她的词表达了"思乡"主题。对于其词作,评委彭玉平认为,虽然是一个"很老的主题",但是胜在用意深挚,整体风格是非常纯正的北宋词作。尤其是"不怕人间离梦苦。只怕眠时,竟把佳期误。"这两句,有一个对比和对照,前人未这样写过,整体的构思相当巧妙。

 

  王卫星告诉记者,当初她选择思乡这个主题,契合了自己的心境。她今年9月份在家乡广西南宁度过了一个月圆之夜,一个月后,却只能在广州独自过中秋节。当时,有感而发,一口气写完了这首词,没做任何修改。

 

  诗词社汇集古诗词发烧友

 

  一场大赛,为我们牵出了中山大学一群寄居古人"诗意"中活着的大学师生。

 

  闲来到网上的"岭南诗词社"论论诗,已成了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海鸥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他笑说自己过去是写新诗的,后来终被学生和同僚们对古诗词的热情"拉下水"。"铁坞张七"是他在诗词论坛上的一个"马甲",不过他说现在早已被大家"揪"出来了。每天上网首先就打开论坛的网页已经成了张海鸥的生活习惯,出差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论坛上去回复帖子,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变得如此狂热。而另一位博士生导师彭玉平,也笑说自己即使穿上"马甲"也会被学生们认出来。

 

  去年10月开在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网站上的岭南诗词社,是一个60多名中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不仅是中文系的学生,物理系、计算机系,甚至医学系都不乏"诗心"浓重的大学生。社长是酷爱古体诗词的中文系博士生徐晋如,他被称为"奇人",据说当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平日都是穿长衫走路唱京剧,堪称校园奇景。

 

  这些参加诗社的大学生们,活脱就像在《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每隔两周聚在一起上"社课",大学生们以一个共同的主题各自吟诗作对,互相比试。通常出题的是社长,然后社员们分别回去写,作品交上来之后共同点评,分出名次来。

 

  有意思的是,社员们还会每周召开一次读诗会,场地非常简单,通常就是某一个教室或校园里的一角,由社长主持,几位博士生导师也非常乐于参加旁听。

 

  "诗词读起来本来就是抑扬顿挫的,古人读诗都是用古音,而今人的语言体系中,更接近古音音韵特点的就是方言。"彭玉平说。因此在读诗会上,大家会选择一首经典的诗作,轮流用自己的方言朗读,然后用普通话把诗的注解读出来,社长再对诗词的内涵和形式进行阐发。"我们愿意寂寞地往塔尖走"中大学生对古体诗词的狂热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时下正越来越笼罩于现代人社会生活的"复古浪潮"。然而,对于时下以易中天、安意如等"红人"带起的复古潮流,这群虔诚于古体诗词的大学师生却相当不以为然。

 

  "利用复古的外衣成为红人,只会是时代的过眼云烟,在我们看来他们无异于对古典文化的'恶搞',是对媒体和民众的利用。"张海鸥说。

 

  "我想,古典文学是一座塔,总有在塔底走也有在塔尖走的,时尚的复古红人属于在塔底走,但是我们更愿意往塔尖走,即使是寂寞的,毕竟历史只会记录塔尖。"彭玉平说。

 

  而对于古典文学在新时代的生机,几位教授的认识则是共通的:"不会红透,也不会消亡,而是会平平静静地延续下去,像一条永恒的河流。"他们都认为,目前文体学中心做的工作,动机是"唤起高校对古典的关怀","古体诗词是古人书写生命的方式,现代人一样适用,无论什么时代,亲情、爱情还是人性沉浮,其实都是古今相通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古体诗词在新时代也会有着其生机。"张海鸥说。

 

  诗组冠军作品

  《负笈归港》

  作者:黄令时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

  挥手欧盟东复东,归心思切旧帘栊。

  迩来徽上残弦静,更忆瓶间往日红。

  异域闻歌知惜别,碧天裁句意难工。

  经年负笈三黉舍,可是相思一例同。

 

  评委意见:这首诗很难得,描写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用古典的形式表现现代的元素,文笔顺畅,表现自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品笔法非常纯熟,技术老练,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和生涩的感觉。整首诗透出一种典雅的味道,很大气。尤其是最后一句:经年负笈三黉舍,可是相思一例同。这就是作者真实的生活——一年之内"走"过三个学校,但是相思仍然同一。

 

  (诗组评委张海鸥)

  与冠军失之交臂的作品

  《咏史》

  作者:李瑜 中山大学中文系04级

  百年板荡尽西东,未信劫尘俱付空。

  枫木凋伤悉玉露,庙堂倾覆恨终风。

  敢书咄咄扶余外,忍见唯唯庠序中。

  坚坐为看红日下,云罗万里一轻鸿。

 

  作者自述:当今的教育界存在许多问题,学生大多习惯填鸭教育,缺乏独立思考精神、高远理想和古典精神。所以我说"庙堂颠覆",最后两句是想表达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一种信念。

 

  词组冠军作品

  《蝶恋花》

  作者:王卫星 中山大学中文系03级

  不怕人间离梦苦。只怕眠时,竟把佳音误。久伫南楼无雁度。团团月影零秋露。光堕回廊星满树。一点乡心,结在云深处。欲去还留天未曙。今宵且向云边住。

  评委意见:词意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属于"老话题写出新意思",俗题材开出新路。整体风格纯正,标准的北宋词格,用意深挚,用词自然,整体构思非常精巧。

  (词组评委彭玉平)

 

  获得词组冠军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王卫星,名字听起来非常现代,她笑说这是家里人起的。她给自己另起了个名字叫"楚云飞",这是因为喜欢《红楼梦》中写史湘云的那首判词:"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作为一名现代女大学生,她非常欣赏史湘云的开朗爽气。

 

  王卫星在中大正式学习诗词写作不到一年,用老师的话来说,是属于悟性特别好的那一类学生。电话中的她声音活泼,听起来和一般的大学女生没什么区别,但是其词作中分明有着当代大学生难有的基本功。

 

  在广西就读中学的王卫星说自己学习成绩从来都不是最拔尖的,但是从小喜欢古代文学,小学开始就捧着《世说新语》等古代典籍"啃读"。最让她难以释手的是《红楼梦》,有老师说她是倒背如流,她笑说没有到这个程度,但是当记者问起她书中的诗词时,她确实是张口就来。虽然热爱古典文学,但是王卫星说自己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只能算中上,因为"拼音不好"。她说自己在词作中用韵工整,流利自然是因为看名家诗词看得熟练的缘故。如这次获奖作品中"团团月影零秋露"一句,就是从熟背的江淹《别赋》中的词句化用而来。

 

  "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多看多背。"生活中的王卫星像本诗词录,即使是《琵琶行》、《长恨歌》等篇幅较长的诗作,她都是烂熟于心。

相关作品

古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更多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帝王也风骚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词妖

元曲四大家

唐宋八大家

小李杜

初唐四杰

江南四大才子

明代三大才子

近现代诗人更多

外国诗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