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琴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名琴

历史名琴

明代古琴名琴介绍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1-01-13    点击次数:

  明代帝王、士大夫中好琴者依然很多,官宦及民间文人、琴家斫制古琴颇为多见,明代内府甚至集中各地斫琴名师成百上千地造琴,故明琴传世较多。直至民国年间,在一般古玩店中,明琴还是比较常见的。
  明代嗜琴成癖的皇帝很多。如明宪宗(成化)能琴名冠一时,传世明琴中有刻有“广运之宝”印鉴的各色成化御制琴。明思宗(崇祯)也喜好鼓琴,能弹三十余首古曲,兴致所至,“鼓琴多至丙夜不辄休”。崇祯戊寅,内局造琴五百床,由太监张元德主持琴务。明代擅琴的太监很多,著名的如明中叶的戴义、黄献、胡喜谏等。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戴义奉弘治御旨监制、由斫琴名家惠祥所斫之仲尼式古琴一张,制作极为精美。
  明代藩王造琴之多,堪称空前。尤其是宁王、衡王、益王、潞王,皆好琴,所斫古琴流传甚广。四王之中,宁王、衡王所斫之琴存世较少,益王、潞王较多。已故川派琴家顾梅羹所传之“飞瀑连珠”琴,为明代宁王琴。此琴桐面梓底,蛇腹断兼流水断、牛毛断。从琴底铭文可知,此琴为宁王朱权所制,曾由襄平李拙、长沙寿田陆长森收藏,后由川派顾氏家族珍藏至今。此琴音色纯净优美,铿锵悦耳,为传世琴中精品。衡王琴传世甚少,世有自称“衡王琴”或有相关铭刻者,多为伪品。益王自明代嘉靖、隆庆至万历间,数代造琴,量多且精。腹款多署“潢南道人”、“益国潢南道人”等,以仲尼式为多见,音色多属上品。四王之中,以潞王时间最晚,造琴最多。其式样尺寸如一,背皆刻“中和”琴名。清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提到:“故明潞藩敬一主人风尚高雅,尝造琴三千张。予犹见长安市上售其一,有隶书‘中和’二字。”本书前面琴式中列有“潞王式”,即是。
  明代知名的制琴名家有高腾、惠祥、祝公望、尹国成、冯朝阳、杨椒山、王涯仙、萧祥生、王舜臣、金永叔、李枝、张冲和、徐嘉彦、刘师桐、宋睿、干氏、萧敬、汪士思、王昆一等,另外,当时不少著名的琴家也都是斫琴能手。江西的涂氏、苏州的张氏、杭州的汪氏,都堪称斫琴世家,他们祖孙由嘉靖至崇祯世代制琴。如江西南昌的涂家,先后有涂明河、涂嘉宾、涂嘉彦等,1937 年《今虞琴刊》曾载涂氏所造之仲尼式琴,其音色洪亮,现香港沈兴顺藏有涂嘉彦所斫无名仲尼式琴一张,发流水、蛇腹及牛毛断纹。杭州的汪氏如汪舜臣、汪舜卿,琴形古朴方正,发音清亮。沈兴顺收藏之明末天启年间无名仲尼式琴,即为汪舜卿之作,琴面、底均黑漆,发流水及牛毛断纹。苏州吴门之张氏,先后有张敬修、张睿修、张寄修、张顺修、张敏修、张慎修等,张岱《陶庵梦忆》称张寄修之斫琴与“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等,并称为“吴中绝技”, “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传世张氏所斫之琴不少,多为仲尼式,尺寸适中,发音清越松透。如上海博物馆所藏之明崇祯无名仲尼式琴,为张敬修所斫。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之无名仲尼式琴,为张慎修所制。
  明代斫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古琴式样的大量创新。现在传世明琴琴式中,以仿宋之仲尼式为最多,但明琴之仲尼式,与宋琴有些区别。另外,明琴中仿唐之作也不少,一些古玩商人更以明制琴充盛唐之雷、张琴,以牟取暴利。明代新出现的琴式很多,如成化御制的“洛象”、“洞天仙籁”,潞王制的“中和”琴,均为历代古琴图式中所未见。
  明代最有名的新造琴式,乃嘉靖、弘治年间的祝公望(海鹤)所制之蕉叶式。祝公望是浙江龙泉人,为当时知名的画家,他所作的蕉叶卷边工雅生动,形态秀逸,音色沉稳透静。明代名士高濂收藏有祝海鹤所制的蕉叶琴一床,他在书中写道:
  我明高腾、朱致远、惠桐冈、祝公望,诸家造琴,中有精美可操,纤毫无病者,奈何百十之中,始得一二。若祝海鹤之琴,取材、斫法、用漆、审音,无一不善,更是漆色黑莹.远不可及。其取蕉叶为琴之式,制自祝始。余得其一,宝惜不置,终日操弄,声之清亮,伏手得音,莫可逾美,何异古琴,且价今重矣。真者近亦难得!
  传世祝氏蕉叶琴,琴体偏轻而音色苍古松透,清亮沉静。著名文物鉴藏家王世襄先生曾收藏唐宋元明古琴九床,皆为琴中精品。其中以“金声”蕉叶式琴,为王世襄夫人袁荃猷女士生前最为珍爱的古琴之一。管平湖弹过此琴后,称“平生所见蕉叶琴,此为第一”。王世襄对此琴评价为:“时代早,形制美,断纹古,音韵佳,堪称四绝。不仅为蕉叶所绝无,他式明琴千百亦难逢一二。” 现湖南省博物馆藏有祝公望所斫之蕉叶琴一床,体宽而扁,黑漆,鹿角灰胎,牛毛断。此琴原为湖南琴家李伯仁所藏,1954 年移交省博物馆。

32100302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