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具 >

茶具

黑釉茶碗欣赏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在日本的一些博物馆中,收藏着一批中国宋代的茶盏。茶盏通体黝黑发亮,黑釉上显黄、红、褐等色的纹理、斑块。仔细观察,就会在彩色的边缘发现天蓝色的光泽,好像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偶而露出片蓝天的那种湛蓝的色彩。日本人形象地给它起了个“天目釉”的名称。

天目釉瓷器工艺是八百年前南宋时期创造的。南宋黑釉瓷器广泛生产,这是由于当时社会上饮茶、斗茶的风气盛行。从宫廷到民间都喜欢用黑色茶具作为饮茶、斗茶的器具,而兔毫盏是其中最珍贵的一种。后因日本派遣僧侣到浙江天目山径山寺修行学道,归国时带回一批建盏,因而日本人又称之为“天目茶碗”。

宋代为什么要选用黑色的茶具呢?这与当时的茶叶有关。宋代用的是碾茶,即把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做成团饼状。使用时将其先碾成细末,注汤调匀,然后用沸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层白色的泡沫。斗茶的方法,是先斗色,以白为贵,青白色胜于黄白色。其次斗水痕,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水痕者为负,后者为胜。茶色既然是白的,为了便于观茶色,验茶痕,自然以黑色的茶盏最为适合了。色调分明,便于品评,正是因为这种风气的推波助澜.促使黑釉瓷茶盏的烧制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福建建窑的兔毫盏。

建盏瓷胎为乌泥色,釉面或呈条状结晶,或呈鹧鸪斑状。按其釉面斑点的特点分类,釉面上有两个白毫般亮点者称“兔毫盏”,兔毫盏是建窑的首创产品,又是其代表作,在宋代享有很高的声誉;釉面有大小斑点相串,阳光下呈彩斑者称“曜变盏”;釉面隐有银色小圆点,如水面油滴者称为“油滴盏”。

建窑是宋代南北瓷窑之一,以烧造黑釉瓷器著称,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始烧于唐末五代。最初以支钉叠烧的方式烧造青黄釉瓷器,品种有碗、盏等。自北宋起建茶名声大振,斗茶之风兴起以后,建窑开始创烧闻名中外的黑釉盏,兼烧青瓷和青白瓷器,其所生产的黑釉茶碗,又称“建黑”、“黑建’或“乌泥釉”、“乌泥建”。据北宋蔡襄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焙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宋人斗茶喜用黑色茶盏,而建安(即今建安县)所生产的兔毫盏是其中佳品。

兔毫盏究竟是怎样一种器具呢?我们可以到上海博物馆去观赏一下兔毫盏的风貌。它高约8厘米,口径约12厘米。身施厚厚的黑釉,底足无釉。黑釉上透析出黄棕色的细长条纹,好像兔毛一样,因而称作兔毫盏。又因其纹理像鹧鸪鸟胸前的羽毛,宋人也有称作“鹧鸪斑”的。兔毫盏釉面光亮,毫纹向外放射,黄黑相间,极为美观。它开创了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中结晶釉的新领域。宋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它的诗词。如苏东坡诗:“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黄庭坚词:“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等。建窑兔毫盏一度成为宫廷贡品。这类贡品的底足刻有“供御”等字样。

宋代黑釉茶盏除了建窑产的兔毫盏外,江西、四川、山西等地也有烧制。江西吉安永和镇的吉州窑产品也非常有特色。吉州窑黑釉瓷器的黑釉,黑中透紫,也就是《茶录》中指出的:“出他处者,或薄或紫,皆不及也”。吉州窑黑釉瓷器的地位虽然在建窑之下,但它釉面装饰艺术却显得更为丰富多彩,有玳瑁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和兔毫纹等等。最有特色的就是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它把自然界的树叶和手工剪纸贴在茶盏上,烧成后,树叶脉纹和剪纸图案就留在器具上了。这类图案富于天然情趣和民间工艺活泼清新的风格。玳瑁斑又称虎皮斑,就是在黑釉面上,洒上含不同元素的釉料,烧成后,釉面上呈现出不规则的黄、红等色的斑块。色形如老虎和玳瑁身上的纹斑而得名。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