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叶 > 茶具 >

茶具

明代的茶具

发布日期:01-01    点击次数:

    

明代饮用的茶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又因“茶以青翠为胜,陶以蓝白为佳,黄黑红昏,俱不人品”,故而绿色的茶汤,用洁白如玉的白瓷茶盏来衬托,更显清新雅致,悦目自然。

茶壶在明以前就有,唐宋时称为“注子”和”执壶”,只是用来煎水煮茶的。关于茶壶的质地,明人坚持陶器为匕的观点。《芥茶笺》中说“茶壶,窑器为上,锡次之”。关于茶壶的形制,明人主张以小为贵。

明人的饮茶习惯和方式与前不同,在饮茶过程中多了一项内容,就是洗茶。因此,茶洗也成了茶具的一个织成部分。

作为茶饮主要工具的茶盏,在明代也出现了重大的改进,就是在盏上加盖。加盖的作用,一是为了保温,二是出于清洁卫生。自此以后,一盏、一托、一盖的三合一茶盏,就成了人们饮茶不可缺少的茶具。这种茶具就被称为盖碗。

明茶具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一种平淡的、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和以淡为宗的礼会心态,也大大地推动了我国陶瓷业的蓬勃发展。

素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景瓷始于汉而兴于唐、宋、元,盛于明。据《浮梁县志》记载“新平治陶,始于汉世”。新平是景德镇的旧称,唐代景德镇已开始生产御瓷了,景瓷的生产开始踏入直正的意义的发展阶段。

景瓷的特点是胎白细致,釉色光润,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馨、明如镜,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以至“成杯一双,值十万钱”。明代人把这种洁白光亮的白瓷称“填白”,陶瓷史上称“甜白”。景瓷中的青花瓷茶具,更因淡雅滋润,成为国内外茶人的珍赏,而且还作为友谊的使者,远销国外,特别是在日本,因享有“茶汤之祖”美誉的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而把它定名为“珠光青瓷”。

景瓷按制瓷工艺分,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别。釉下彩是指青花釉里红瓷。釉上彩是指在已经高温烧成的瓷器上进行彩绘,然后再以700900℃的温度烘烤,使彩色不致脱落。它包括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斗彩是指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画面,世称逗彩。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可分成一种色泽的单色釉,以及多种色泽于一器的杂色釉。

明代景瓷业的生产繁荣,在原有青白瓷的基础上,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纷纷出现,用来装饰茶具和日用瓷器,使得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彩艳丽的茶具,成了珍贵之极的艺术品。另外,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的外销瓷,不但传播了中华文明,而且还成了联系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名噪天下的景德镇瓷器,为中国搏得了“瓷器王国”的美誉。

明代茶具艺术的突出成就,不仅表现在景瓷方面,更值得赞美的是宜兴紫砂茶具。陶壶与陶盏的创制及普及,使茶饮艺术升华到了修身养性、淡雅处世的最高境界。欣赏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造就了紫砂精品的无限风光和非凡成就。

明代品茶艺术的回归,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宜兴产陶,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当地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从事原始陶器的生产,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真正使紫砂壶走上艺术化道路并发扬光大的人是弘治年间的供春。供春也称“龚春”,原是一个家童,生卒不洋。当时,他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适逢和尚在制作紫砂壶,他看得入迷,于是就偷偷地学习和尚的技术,制出了紫砂壶。周高起评价道:“今传世者,粟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此壶传开以后,人们称“供春壶”。供春因此也成为点土成金的制壶宗师。供春制作的茶壶,造型新颖精巧,色泽古朴,光洁可鉴,温雅大方,质地薄而坚实,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在当时就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美誉。

明万历年间,又出现了号称“四名家”的董翰、赵梁、元畅(一说作袁锡)、时明四大制壶高手。他们或以工巧著称,或以古拙闻名。所谓制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诸多壶式,就出自他们之手。与“四名家”同期还有一个叫李茂林的人,据《阳羡名壶系》记载,他在烧制时“另作瓦囊,闭入陶穴,故前此名壶,不免沾缸坛油泪。”并以小圆式为主。

随后,又有“壶家三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的崛起,特别是时大彬的影响最为深远。时大彬,号少山,是时明的儿子,生活在万历年间。《阳羡名壶系》说他:“或陶土,或杂硇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也俱足,不务研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他的制壶技术与艺术性得到有机的结合,堪称空前绝后。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壶盖与壶身周圆合缝,吻合,紧密,不漏茶味。还有一种叫“六合一家”的壶更足神奇,把壶分开,就成了底、盖、前、后、左、右六片,合起来注茶却毫不滴漏,这种高超而神奇的技术只有时大彬才能掌握。后世制壶高手只有清朝的陈曼生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但较时大彬相比,却还是相差甚远。

徐友泉、李仲芳都是时大彬的得意门生,有着与时大彬齐名的成就。徐友泉的长处在于他能选准突破口,潜心于泥料的配制,变幻出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等多种泥色。除此之外,他还醉心于仿制古器,创造了汉方扁鳝、菱花、鹅蛋等各种造型的壶,使得紫砂工艺更进了一步,开辟了精研之先河。李仲芳是时大彬的学生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作品以筋纹居多,风格上偏重于文巧精雅。他的作品,经常得到时大彬的赏识,而自署款识。时大彬的壶,造型并不奇特,但拙中藏巧,朴中有精,柔中蕴劲。

紫砂壶在明代刚一问世,就被珍同拱壁,贵如珠玉。紫砂壶之所以有如此风光,是与它自身所其备的特点密切相关的。紫砂壶优越的实用功能,是其他质地茶壶所无法比拟的,它有七大优点:一是用来泡茶不失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没有熟汤气,使“茶叶越发醇郁芳心”。二是茶壶能有效吸收茶汁。使用时间长,壁上积有“茶锈”,即使是空壶,用沸水注入,也会有茶香散出来。三是用其泡茶,茶叶不易霉馊变质,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即使在冬天注入沸水,也不会冷炸,用文火炖烧,不易爆裂。五是传热缓慢。使用时,提壶不会烫手。六是经久耐用,经茶水浸泡,手掌摩挲后,不但光泽不损,反而会更加美观。七是壶的式样繁多,选型古朴别致,实用性与欣赏性俱佳。

总之,明代茶具的走向是以淡、雅为宗旨,以迎合文人审美意向为主要目的。在质地上,初次呈现“景瓷宜陶”争锋的局面,但由于紫砂壶的出道时间太短,终无法冲破瓷具的包围圈,到了清代才与之全面抗衡,并取代瓷质茶具,成为品饮场中的主流。

导航

热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全国连锁)1 全国古筝培训列表 红弦古筝圈

© 扬州市原树茶业研究有限公司 版权
苏ICP备20003689号-1